“超·流浪者”
评分: 0+x
IETS:0B+
IETS
:0
智能:B+

实体编号:Entity C-193 - “超·流浪者”

栖息地:全境


描述:

该实体为从时空缝隙跌落的流浪者,研究表明,他们大多来自百余年后,随着后室的自然选择,该实体已进化出许多新的性状,不过其本源还是普通的流浪者,故不会攻击流浪者。

该实体在外表上与流浪者相似,了解流浪者所需的一切,并愿意尽其所能的帮助流浪者。

“超·流浪者”可与流浪者交配,产生子代的性状表现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。

行为:

该实体极其友好,愿意帮助流浪者,且掌握一些现在无法研究出的科技手段。

生物学特征:

“超·流浪者”具有和普通流浪者相似的生物学特征,但由于自然选择,他们进化出了一些流浪者没有的性状。

细胞——超·视纤细胞

“超·流浪者”进化出具有更强的感光能力的视纤细胞,科学家为其命名为超·视纤细胞,该细胞广泛分布于流浪者的视网膜等部位,有助于流浪者在黑暗的环境中捕获信息。

细胞——超·肌细胞

“超·流浪者”进化出了更为高效的肌细胞,仅需原先10%左右的ATP供给,就可释放出相同量的能量。这使得“超·流浪者”可以在被实体追逐时逃脱几率上升。

组织——超·结缔组织

“超·流浪者”中具有该性状的个体较少,基因频率仅为0.08%,科学家预计在13代后基因频率可能上升至28%,数十代后将产生稳定遗传。据分析,该性状为有益突变,该性状可以让“超·流浪者”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损伤的部位,避免因伤势过重而死亡。

器官——“胱”

“超·流浪者”进化出了一种可以发光的器官,为其命名“胱”,该器官位于“超·流浪者”掌心。“胱”由ATP供能并发光,可以在黑暗环境中为流浪者提供光源。

器官——外骨骼

“超·流浪者”具有外骨骼,据推测,该器官是由一位穿戴EXO-019的流浪者基因突变,将其与自身融合并优化而产生的。
“超·流浪者”的外骨骼仅有376克重,主要成分为几丁质,在手腕等部位有发射器,可用于发射各种液体,包括但不限于泪液,汗液,血浆,组织液,淋巴液等,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也可发射由“超·免疫系统”分泌的神经毒素等。该外骨骼保障了“超·流浪者”的生命安全,也为其作战提供便利。

系统——超·免疫系统

“超·流浪者”的免疫系统除了B细胞,T细胞,巨噬细胞等原有的免疫细胞外,还有一种新型细胞,命名为“X细胞”。X细胞可分泌出名为“X119”的物质,当“X119”与B细胞分泌的IgE抗体结合后,便可产生新型神经毒素——“X1193”。该物质可用于抵抗大多数实体。

系统——超·自主神经系统

“超·流浪者”的自主神经系统中,交感神经系统更为发达,而副交感神经系统较为衰弱,为“超·流浪者”在应激状态下逃脱提供了便利。

种群——格鲁普效应

该效应表现为在具有亲密关系(包括但不限于爱情,友情(其实基情也算))的“超·流浪者”之间可共享记忆库。故具有亲密关系的“超·流浪者”可更轻松的在后室生存。

发现记录:

该实体为流浪者在日常生活中偶然碰见,与其交好并记录的。

行为准则:

应当:

  • 尝试与“超·流浪者”产生了子代。
  • 尝试与“超·流浪者”建立亲密关系。
  • 尊重“超·流浪者”,不歧视他们。

不应:

  • 为人处世中不应该做什么你应该知道。

除非特别注明,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: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ShareAlike 3.0 License